讓美的感動久久遠遠
創團十餘年來,「那個劇團」致力於實驗開發多元型態的演出形式與體裁,匯集不同背景的劇場工作者,開發自身原創性的藝術表達形式與題材,同時從傳統民俗文化中擷取養分,也吸納歐美與日本各地現代劇場藝術精粹,舉辦相關國內外劇場專業人士文化交流、學習資源分享的各式工作坊,致力建構劇團獨有的美學風格,自許豐富台灣現代劇場的多元面貌。
這樣創作團隊的形成,緣起於民國八十年一項長達半年的戲劇研習營,當時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沈秀燕、執行專員吳幸秋、謝麗萍、吳慧貞、顏良砡等人全力投入下,培訓了劇場表演與技術兩方面的年輕人數十名,共同完成了一場精采熱鬧的結業演出《錢字這條路》。爾後,其中若干志同道合的夥伴們,隔年繼續興致盎然的進行身體活動、創作討論,就此走進了劇場藝術的新天地。
「那個劇團」是這樣一群充滿劇場創造活力的年輕人為自己找到的名字;發想理由之ㄧ,即是當時的創團成員們不願意高舉任何刻意宣告的旗幟或標籤,喜歡帶著前進意味、某種指向性的「那個」二字;附議發想的理由之二,是一個打趣的想像:當你說到「台南、那個劇團」,聽者很可能感到困惑而反應「台南,哪個劇團?」然後,說者可以大聲俐落得回答「就是,那個!」
成立迄今,那個劇團長期於台南在地紮根耕耘,累積開發各種空間的多元表演形式、非敘事性肢體意象劇場,為南台灣獨具風格之現代戲劇團體;曾經獲選92年度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演出「府城文學獎」得獎劇本《無限18》;並以《春日戲》成為第一個進駐孔廟紅磚廣場演出的現代劇場作品,爾後陸續發表《巧夕吟—織錦河漢女》於吳園水榭樓閣、《解放聲音─城頂上的精靈》、《安蒂崗妮》於大南門城;93年延續以上「肢體意象‧城市書寫」脈絡,承辦府城「入口意象」系列活動─《這城市,美得讓人恍神》表演行動,遊走於國家台灣文學館、孔廟、台南市火車站等景點,進而聯結成線性流動風景。
多年來,島上的藝文生態環境轉變劇烈,一些資深的劇團、舞團積極擴大經營規模,相對之下,「那個」顯得小而安靜,只有推出公演或主題式研習活動的時候,才讓大家又注意到了劇團的新動態。
事實上,經歷了多年來的各種領導模式與活動形式,從地下室、黑盒子劇場的前衛實驗,到承辦公部門大型巡迴演出於台南孔廟、後壁火車站前、北縣萬里活動中心等處,劇團成員們大都已經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擁有個人一片天空,之所以堅持繼續「台南、那個」的創作或活動舉辦,乃是來自於近年的觀照與自我定位,期望曾經吸引我們走進劇場的動力──屬於劇場之中的無限可能性、與真實的美感,也能不斷的被我們體現出來。因此,真誠的交流、編織出無限的美的感動,才是重點;久久遠遠,才是重點,即使小小!
我們相信:推出新作,方為劇團重要命脈。在此同時,希望鼓勵在地劇場工作者親近府城今昔之文化資產,反芻、消化這座城市回饋的歷史美感與文史深度,期許能夠予以實踐和發揮。
除致力於創作發表,那個劇團亦投入戲劇藝術教育推廣;91年因此榮獲教育部邀請參加「源源的美感—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成果發表會」。近年劇團轉向讀書會、山訓等內部成長/培訓活動,企圖重新歸向在地文化的涵養與累積,並且持續尋找各項地方文史、錄像等人才之結合,為劇團開創嶄新的去路與更多的可能性。
預定2005年底推出的《以人為尺》,有資深團員林白瑩的獨角戲、以及中生代團員郭冠妙的聲音演出,其表演文本發展的概念為延續「肢體意象‧城市書寫」的創作脈絡,在創作團隊成員們對於台南這座城市的深深愛戀之外,增加近年劇團夥伴的生命經驗以及國際旅遊記憶,不同的觀看角度、集體創意激盪,重新看待在地原生的這座城市,轉化、尋覓、再造劇場的表演語彙。亦盼此次創作行程可以成為95年「蓬萊妖夢」田野調查暨創作發展計劃奠下基石,從文史工作之中同步涵養自身文化厚度之必要,應當有助劇場生態長期發展,並期與社會脈動呼應,延伸相關文史出版品。
2005.10.
為《九十四年度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甄選 成果專輯》
寫於台南.
(圖: <無限十八>劇照)
1 Comments:
補充說明----
這篇文章 刊頭旁 所見的
乃是
那個劇團 作品 無限18 劇照.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