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2006澎湖民眾生活劇場 工作坊 結業呈現


新生之船初航記
──2006澎湖民眾生活劇場工作坊實錄

楊美英
(那個劇團藝術總監 劇場創作評論人 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兼任講師)

九十五年十二月九日下午,比往年來遲了的澎湖東北季風把隘門村口的大型氣球造型活動拱門吹得站不住綁不牢;廟口人來人往,充滿「村慶」的熱鬧喜氣,露天舞台上,「2006澎湖民眾生活劇場工作坊」的學員們略顯緊張的進行唯一的一次現場彩排,風勢把他們定位的道具船、甚至舞台地墊都吹跑了,引來連連驚呼。

終於有驚無險的,「社造一家親‧大家做伙到熱鬧」一串展演活動順利完成,其中,「生活劇場」的結業呈現,在人聲雜沓之中吸引了眾多的眼光,贏得掌聲如雷。

首先,隨著小朋友們高聲唱念:「一隻帆船頭chio chio,雙爿僱槳尾後搖,衫褲扑澹被娘笑,若無艱苦錢bue 著。」舞台上先後出現了可愛活潑的身影,舞動出一艘艘精神抖擻的船形,然後,分段分組以肢體律動與口頭音效,生動地表現了澎湖特有的風帆船比賽與花火節,反映出他們對於澎湖生活記憶的縮影。中段,桂香、金票兩位媽媽運用二崁褒歌對唱出舊日漁村生活甘苦點滴,諸如:「一隻大船破三空,二隻大船透廣東,阿兄娶某欠錢項,等待年尾卡好冬。」「一支梶仔丈二篙,展開三尺底拖土,也著師父才挨得倒,隨便个人是無法度。」……說起從前澎湖在地人的傳統漁業生活萬般甘苦,感慨現在的小孩不知道以前的艱辛,唱起「捕魚歌」來還挺天真開心!

最後一段,每位小朋友手捧自製自繪的紙船,魚貫上場,一一道出心中對於生長土地的喜愛與願望:「澎湖是個美麗的島嶼,我喜歡澎湖,它給我最好的生活環境……」「我喜歡看藍藍的大海和五顏六色的小魚,我看到海和魚時,心情很好,我好喜歡澎湖,我們要好好珍惜大海,不要亂丟垃圾。」「當我想到了澎湖,就一定會想到海水、魚、小管、海星、珊瑚、章魚、水母等海底生物,還有那被陽光照到的沙灘……住在澎湖真幸福!!」「……我很喜歡我所居住的地方──澎湖!!」

經歷了為期數月的工作坊,筆者努力從課程規劃、戲劇老師的身分轉化為領導者、引導者,因此,上述呈現內容即是由筆者設定主題與架構,交付全體學員分組即興創作,將在地褒歌與童謠融合了自己的想像,表現出他們對於澎湖生活的觀察與感受。

為何選擇了「船」作為呈現文本的核心意象呢?為何「二崁褒歌」成為貫穿呈現文本的重要音樂元素呢?

話說從頭,今年春夏之交,澎湖縣社區營造中心(澎湖采風文化學會)與我在前置作業階段的討論之中,表達了希望藉此深耕與活化在地文化,整合澎湖在地文史資源,開發在地的創造力與文化情感,因此,當時筆者便決定了以「民眾劇場」工作模式為方向,融合創造性戲劇活動設計,提出了為期三個月的研習課程規劃進度表,只是後來若干因素影響,部分課程時間延後或更動,最後的呈現改為十二月九日,訂於湖西鄉隘門社區每年一度的村慶「大家做伙到熱鬧」,與本年度的其他社造成果一並發表。

八月上旬,澎湖縣文化局長曾慧香為本活動開場致詞之後,原本設定親子攜手參與的民眾生活劇場工作坊,超過三分之二的學員均屬國小學生,幾位成人後來剩下兩位堅持到底。於是,年齡懸殊的前提,使得學員之間必須學習如何互動,產生了特別的課堂生態,特別是分組即興創作的時候,彼此激盪的創意,慢慢會合、修整,甚且必須跨越代溝,去尊重、認識不同的生命經驗與價值觀。這樣的磨合過程,相當有趣。

課程的第一階段,透過了幾次劇場遊戲、肢體開發活動,學員之間漸趨熟稔,團體動力慢慢形成;然而,進行與澎湖在地生活相關的討論時,筆者卻發現自己好像是發出了一張張邀請函,提醒這些在地人回頭思索自己是如何看待這個生活所在的島嶼,同時整理出自己對於所在土地的好惡。於是,原定本階段完成的鄉土認識與情感記憶交流自然延後,安排了參觀海洋資源館、學唱二崁褒歌、澎湖印象塗鴉彩繪等活動,筆者發現了海洋可說是重要的主題場景,進而選擇了摺紙船作為一個呈現主軸的起點。之後再加上多次創造性戲劇活動、舞台化妝、人體創意彩繪等單元的激發,終於匯聚成為完整的表演小品。

基於民眾劇場的重要理念,筆者認為,人與人經由劇場藝術在特定自由空間之內的「對話」行動與過程最重要。於是,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性,自覺自決、自動自發,刺激全員的感官復甦,提昇個人的敏銳度、觀察力與創造力,增進人際的互動互信互助,都是諸多遊戲、練習的內在工作重點。而且,筆者盼望能夠漸漸把「老師」的身分慢慢轉型,將「教導者」的腳色比例降低為「引導者」,並多次表達出日後對於轉成「分享者」、「學習者」定位的期待。

開始結業呈現文本的發展之後,佩芸佩芯兩姊妹完成的大紙船,帶給大家驚艷,語薇的媽媽讓船兒們有了一座燈塔的可能性,詩盈在呈現前一週認真的寫下:舞台上我要對自己負責,芷芸、瑋玲、紫寧的表現越來越好,愛鬥嘴吵鬧的芷寧、麒恩、宛亭、虹燕學習了如何與人協調合作,沒有上場表演的至儒則成了辛勤的「製船廠」;呈現當天,更有渝鎔、綾潔、綾璇等人的媽媽們主動協助許多雜事。

一如呈現末了,筆者安排兩位媽媽與小朋友們一同高聲齊唱:「新船落水有向望,海利大進好海冬,想著即好毋甘放,甘心蹛遮倚賴人。」想傳達的正是歷經數月來看到澎湖的美好人情與生活環境,蓄積在心中的深厚眷戀感情與祝福──想像這塊土地上的孩童們應當猶如一艘艘新船,承載著無比希望,將帶領澎湖航向未來的願景。

…………………………………………………………………………………….
「二崁褒歌」:

「褒歌」亦有「七字仔」、「山歌」、「挽茶歌」等講法,是三百年來長期流行在台灣民間,表現男女感情的台語歌詩,被認為是台語文學的源頭,也是本土文學的基礎。
「褒」的字義上是一種獎勵的意思,但在澎湖民俗廣泛的使用上,是褒貶互通的,所以,這是一種很有趣的民間生活文化,可以獨吟,可以對褒,可以述事,也可以寫景,把澎湖人自身的生活感受、喜怒哀樂等等,透過四句可押韻的即興口語,就可淋漓盡致的描寫出來。
「二崁褒歌」目前被視為澎湖文化資產之一,受到積極採集保存。
(參考:陳榮一《澎湖原音:二崁褒歌》〈緣起〉一文)


…………………………………………………………………………………….
本文刊登於 文建會2007年1月出版 [ 新台風 ] 月刊.
…………………………………………………………………………………….